在美国的反华政客里,前国务卿蓬佩奥毫无疑问是最显眼的那一个,而另一个与其不相上下的,就是美国前驻联合国大使妮基·黑莉,他们两人之前是特朗普在外交领域的左膀右臂和心腹角色。。
我们都知道,随着特朗普连任失败,蓬佩奥在中国的制裁下基本上已经“隐退江湖”,只会有时在一些电视节目里发泄自己对中国的“无能狂怒”;而黑莉虽然没有被中国制裁,但也长期远离了华盛顿的政治中心。
(左为黑莉,右为蓬佩奥)
(资料图片)
可如今事情却起了变化,2月15日,黑莉正式宣布参加2024年的总统大选,成为了共和党内部第一个公开“叫板”特朗普的总统候选人。她作为一个印度裔女性,为了在以白人男性为主的共和党中求生存,多年来可谓是煞费苦心。
显而易见的是,黑莉是非常聪明且知道如何平衡各方面关系的高手。她经常试图在与特朗普结盟和保持足够的距离以吸引更温和支持者之间,在美国政坛中走出一条很好的中间路线。
比如在特朗普执政早期,她不仅高举“特朗普主义才能救美国”的大旗,还利用其驻联合国代表的身份,成为了“美国优先”外交政策的急先锋,多次对中国内政问题指手画脚,跟蓬佩奥、卢比奥等人沆瀣一气。而到了2018年时,她在与特朗普在维持良好关系的前提下离开了特朗普政府,这与其他曾公开与特朗普的官员形成鲜明对比。
(美国参议院共和党领袖麦康奈尔)
一个很有意思的点是,黑莉以为自己可以像另外一个印度裔女性政客、现美国副总统哈里斯一样在党内飞黄腾达。但可悲的是,共和党可不是像民主党那样狂热地追求“政治正确”,共和党的大佬们是不会接受一个非白人盎格鲁-撒克逊新教徒(WASP)进入党内核心决策圈的。
尽管黑莉从2011年开始在南卡罗来纳州干了整整6年的州长,但特朗普后来之所以选择接纳她,并不是因为她在地方的政绩有多出色,只不过因为她的印裔身份可以争取一些中间选民的选票。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特朗普在上台后,果断把她扔到了美国驻联合国大使这个表面看上去很重要,但实际权力并不大的位置。
但黑莉似乎还对此感觉良好,尽管美国不重视联合国,但毕竟是五常之一,美国在联合国中有更多的发言机会,而这也给了黑莉“展现自己”的机会。在2017年1月到2018年12月短短的两年时间内,黑莉多次在联合国会议上对新疆、香港等中国内政问题指手画脚,说三道四,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
(黑莉多次在联合国会议上对中国内政问题指手画脚)
甚至在黑莉即将离任前,她都不忘对中国耍阴招。2019年,美国《外交政策》的一篇报道爆料称,2018年底,她曾试图阻挠中国外交官夏煌出任联合国秘书长非洲大湖地区特使。
大湖地区位于非洲中东部,连年战乱,是被称为“非洲火药桶”的热点地区,因此该职位不仅级别高,属于副秘书长级,而且实际影响力相当大。如果黑莉真的得逞,那么回去必然是大功一件。
(联合国秘书长非洲大湖地区特使夏煌)
在辞去常驻联合国代表一职后,黑莉开始逐渐远离美国政坛中心,成为了一名自由政治活动家。她先后担任波音公司和克莱门森大学的董事会成员,并利用私营部门的资金和自己的政治影响力继续支持共和党。
但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黑莉开始逐渐不那么对特朗普“忠心耿耿”,而是采取了一个比较温和的政治立场。在1月6日的国会暴动案发生后,她含蓄地批评了特朗普“没有保护好副总统彭斯”,但她又同时坚决反对对特朗普再次进行弹劾。这种“理中客”的姿态,让她巧妙地两边都没得罪。
(共和党内部不少人对1月6日暴动持保留态度,不敢得罪特朗普)
然而在涉华问题上,这位黑莉女士的态度就没那么“温和”了。在2020年一场由印度裔团队组织的政治活动中,她声称中国是美国现在的“头号国家安全威胁”,而只有特朗普总统才能阻止来自中国的“威胁”,软弱的拜登则不行。
2021年6月,黑莉又公开表示,美国应该联合整个西方世界抵制北京冬奥会。因为如果美国不做点什么的话,那么台湾就会成为“下一个目标”。而一旦中国解决了台湾,一切就都完了,他们将在全世界“势不可挡”。
(黑莉认为中国解决了台湾问题将势不可挡)
从这些表态就能看出,如果黑莉最终真的成为了美国总统,那么中美关系势必要受到更大的考验,一个在涉华问题上如此歇斯底里、毫无理智可言的政客,一旦手握外交大权,谁也不知道她能干出什么事情来。特朗普时期,这样的例子可以说是数不胜数。
当然,黑莉成为美国总统的概率很小。在此前共和党的党内民调中,黑莉仅有3%的支持率,而特朗普则有48%。如此惨淡的支持率,根本就过不了特朗普这关,甚至让特朗普都不屑于攻击她。
特朗普此前“慷慨”地表示,他不反对黑莉参选,他甚至还在电话中鼓励她“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相比之下,对于尚未宣布参选,但支持率已经高达31%的佛州州长德桑蒂斯,特朗普则是选择不遗余力地抨击:“是我当初选择了德桑蒂斯,而他对我现在非常不忠诚。”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
尽管黑莉基本不可能赢得2024年大选,但我们还是应该注意到,如今的美国国内的政治风向十分不正常,越来越多像黑莉这样的反华政客都希望借2024年大选的机会为自己找存在感。
这些人虽然最后大概率只会成为拜登与特朗普的背景板,但他们在涉华问题上的强硬态度,势必会挤压两位最终总统候选人在涉华问题上的操作空间,并影响到2025年以后的中美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