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年春节,在阳泉水泵厂旧址上修建的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迎来了久违的热闹与喧嚣:从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入园人流量达18万人次,单日高峰流量突破2万人次!
2022年底,晋华宫井下探秘游景区、太原六味斋云梦坞入选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至此,我省已拥有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点、示范基地共15家。其中,有7家是AAAA级景区。
(资料图)
这两件看似毫不关联的事情,向大众传递着这样的信息:工业“邂逅”旅游业,正发挥出神奇的“1+1>2”产业融合效应。
在老工业基地山西,因产业优胜劣汰,许多老工厂、大企业的旧址遗址,悄然被一个个新的地标取代。但是,旧址不“旧”,越来越多的老工厂、大企业,通过活化利用废旧厂房、展示工业文化等形式,为旅游者提供参观、游览、体验、购物等服务。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东湖醋园等工业旅游地,正成为山西旅游的新名片。
旅游“唤醒”工业文化资源
工业旅游起源于法国,最早是工业遗产旅游,即在废弃的工业旧址上,通过保护和再利用原有的工业机器、生产设备、厂房建筑等,改造成一种吸引人们了解工业文化和文明,同时具有独特的观光、休闲和旅游功能的旅游形式。
山西作为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拥有部门齐全、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煤炭、电力、钢铁、装备制造、轻工业等一应俱全。多年来,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过程中,我省不少工业企业从原址上搬迁产生了新时期的工业遗产。如何将工业生产地转变为旅游目的地,适应从“干工业”到“看工业”的市场趋势,对山西工业旅游来说是一个新课题。
1989年,以中国煤炭博物馆建成开馆为标志,山西工业旅游成为国内同行业之开先河者。1992年,汾酒博物馆对外开放,并于1995年荣获山西十佳旅游景点,被认为是国内工业旅游发展最早的案例。自此,山西工业旅游进入起步发展阶段。
平朔露天煤矿在开发之初,就秉承边开采边恢复生态的理念,并于上世纪90年代开辟了工业旅游路线。在废弃的土地上建成的中煤平朔生态园区,包括平朔生态复垦示范区、中煤平朔博物馆及露天矿观礼台等,成为平朔矿史教育基地和对外展示“窗口”。
在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游客可以穿矿服、戴矿灯、下矿井、坐矿车,在地下300米的采煤工作面体验、感受1.4亿年之久的侏罗纪煤系。2012年,为晋华宫矿服务了37年的南山井装车线和开采了近半个世纪的南山井正式关闭,作为煤矿工业历史遗迹完整保存。晋能控股煤业集团文化旅游分公司依靠悠久的采煤历史文化、罕见的侏罗纪煤层地质奇观,以及完整保留“采、掘、机、运、通”采煤工业系统,建成了世界最大、亚洲唯一、中国第一的煤炭工业旅游示范景区。景区由大同煤炭博物馆、晋华宫井下探秘游、煤矿工业遗址区等景点组成,集科普性、体验性、探险性于一体。
汾酒文化景区隶属于汾酒集团,目前已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综合旅游服务体系,建成了汾酒工业园林、醉仙楼、汾酒文化广场等一批工业旅游项目,开放了一线汾酒酿造车间、贮酒库、成品包装车间等一批工业旅游参观点。游客可以直观感受企业形象和生产环境,了解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汾酒传统酿造技艺,还可以在生产线上倾听“清香”故事、品鉴汾酒产品,畅快地过一把品味汾酒文化的“瘾”。
这一阶段,依托丰富的工业旅游资源,山西工业旅游起步较早,对煤炭和酒文化有明显的依赖性,旅游业态尚不丰富,以博物馆展陈式和生产线参观为主。
2001年,原国家旅游局正式启动工农业旅游项目,逐步规范工业旅游发展。我省工业旅游随之跨入规范有序化发展,不少工业旅游地纷纷被评为国家荣誉称号。2004年,东湖醋园、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汾酒文化景区等5个工业旅游地被评为首批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2008年,中国煤炭博物馆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017年以来,山西工业旅游发展进入提质增效阶段。《山西省旅游条例》《山西省旅游产业发展报告(2018)》先后明确提出发展工业旅游。2019年,山西省工业博物馆联盟和山西省工业旅游联盟成立,为工业旅游发展带来了新动力。
山西工业旅游走过34年,不仅实现了从早期博物馆向产业园区等多业态转变,还进入了多模式发展阶段。目前,全省27个工业旅游地被评为国家A级景区,6处工业文化遗产入选国家工业遗产名单。
令人自豪的是,从历年入选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和示范基地的数量上看,山西入选的数量均高于各省平均数,总数占全国的4.2%。
活化“新生”不乏成功案例
山西工业旅游发展至今,有不少可圈可点的典型案例。
“晋华1919”园区利用晋华纺织厂旧址文物建筑、文化元素,以文博创意产业为切入点,老厂区活化“新生”为城市会客厅,吸引市民游客纷至沓来。
山西晋华纺织厂创建于1919年,曾经是我省近代最早、规模最大的纺织企业之一。2009年该厂因资不抵债,宣布破产。园区内以原纺纱车间为基础设立晋华风云演艺中心,依托9个库房建成了“晋华in空间”,利用旧机修车间设立晋华印象摄影基地,将欧式办公楼、新机修车间改造成晋华精品酒店。园区自2016年开放以来,日渐成为榆次和周边市民休闲文化活动的首选地。
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是全国唯一一个以城市记忆为主题的沉浸式空间,是我省文旅业态中“稀缺”的工业文明与生活时尚类的代表性产品。
园区所在地为阳泉水泵厂旧址。阳泉水泵厂前身是晋察冀边区的一家军工厂,成立于1946年。该文化园负责人崔小林介绍,园区依托工业遗产资源,设计上保留、延续老建筑的原有形态、结构和工业痕迹,同时融入现代生活和建筑元素。将呈E字形的阳泉水泵厂铸造车间群改造为阳泉记忆主题馆,将清铲车间改建为阳泉红色记忆和城市记忆的呈现场馆,展现阳泉创城历程;将制芯车间改建为城市书房,内设书吧、观景台、水吧、文化创意空间,是省内第一家工业风主题书店;将机加工工厂一车间,改建为“一年又一年”主题展区,800多位普通人慷慨捐赠刻有自己生活印记的物品,展现了人民为美好生活不懈奋斗的足迹,使老旧的厂房散发全新魅力。
1898太原兵工厂文化产业园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依托国家工业遗产——“太原兵工厂”而建立。“太原兵工厂”最早可以追溯到始建于1898年的山西机器局,现保留有不可移动的6处省级文物和17栋国家工业遗产建筑,以及2万余种工业实物遗产。2021年开园以来,该文化产业园展现了国防教育、军民融合、文化产业、休闲旅游四位一体的特色,开辟了传统兵器、军工美学、科普创意三个新型城市文化空间。
高平市潞绸文化园,则将活化利用工业遗产真正用“活”了——潞绸织造技艺作为一项“活”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诞生在“活”着的工业遗产中。
早在2014年12月,这项技艺就入选了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条织锦潞绸被,需要用国家级非遗织造技艺,历经大小298道工序、375天才能完成,而且只能在那台同样是工业遗产的织造机上进行。这台织造机虽然被保护起来,但从未停止“工作”。技师说,一旦停下来,它就“死”了,没了灵魂和价值。
同样,生产它们的厂房,也是“活”着的工业遗产。
2019年,潞绸文化园(原高平丝织印染厂)入选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园区内60多年前由前苏联建造的织造车间厂房及办公楼,就是工业遗产。这些建筑至今保存完整,是见证高平市工业文明史的重要文物之一。这一排排拥有玻璃窗房顶的锯齿形厂房,已经被保护起来,但依然作为一线生产车间在使用。
原来,这种厂房的特征是体积大,每排车间占地面积巨大,并且联排建造。这样布局的原因是,首先,有利于连续生产和便捷管理;其次,联排厂房外形呈锯齿形,房顶由玻璃窗组成,既方便生产采光又利于通风。在申请工业遗产保护时,鉴于厂房“健康”状况良好,没有必要迁出旧厂房、另建新厂房,潞安府(吉利尔)潞绸集团创造性地提出:在传承中保护,在保护中利用。
这些工业旅游开发可贵之处在于,在遗产活化、资源挖掘、业态模式上获得了成功,实现了社区、政府和企业等多方共赢,实现了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如何从“叫好”迈向“叫座”
我省工业旅游基础较好、资源优势明显,但与山水风景游、文化名胜游等成熟的旅游产品体系相比,尚处于起步阶段。因其存在产品单一、质量不高、体验互动性差等一系列问题,目前面临“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
山西工业旅游发展不足集中在四个方面:
其一,资源转化率总体不高。
《山西省工业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指出,山西工业旅游经过30多年的发展,进入多业态多模式发展阶段。但与丰富的工业遗产资源相比,旅游活化利用率依旧较低,呈现出工业资源多而旅游景区少,工业遗产类型多而工业旅游类型少的现象。据不完全统计,全省170多处工业遗产资源中,旅游活化利用的仅有37处,约占20%,其中有13处处于规划建设阶段。全省4A级以上旅游景区中,工业遗产类(或包含工业遗产)景区约占8%。
山西省旅游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太原师范学院城市与旅游学院教授邵秀英介绍,许多价值高、特色鲜明的工业遗产尚未进行有效开发和利用,如阳泉三矿、西山白家庄矿、太原化肥厂、宁武“三线厂”等;众多具有红色基因的抗战军工遗址因散落在乡村野外而未能挖掘开发利用;富有山西地域特色的工业文化、工艺技术、工业副产品的活化开发利用停留在初级阶段,缺乏创新创意;与丰富的工业遗产资源相匹配的山西工业旅游品牌有待进一步培育。
其二,各地发展水平不均衡。
调研发现,太原、晋中两市工业旅游地数量较多,兼具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旅游转化率较高且发展水平较好。其他各地发展缓慢,且存在旅游资源活化利用不被重视、家底不清、政策落实难、投入与回报不对等、区域协作不到位等问题。
其三,产品业态种类不丰富。
全国工业旅游联盟副秘书长、山西省工业旅游联盟秘书长郭海胜介绍,目前我省工业旅游以博物馆展陈式和生产线参观为主,如中国煤炭博物馆、太钢博物园等,深度体验和沉浸式互动的产品较少,难以满足体验旅游时代游客对高质量、多样化工业旅游产品的期待。
在青岛啤酒博物馆,游客除了可以参观百年历史,还可凭票免费品尝到百年老厂直供的最新鲜、最纯正的青岛原浆啤酒、纯生啤酒和香酥可口的啤酒豆。最值得体验的,还有神奇的醉酒小屋,无论你喝没喝酒,进去之后就会进入喝醉酒的状态,可谓醉酒的最高境界——“酒不醉人人自醉”。
通过这些不同于以往展陈的新内容、新形式,青岛啤酒博物馆让来自国内外的游客欢聚一堂,共同感受啤酒文化的魅力。
郭海胜认为,山西工业旅游亟须构建产品体系,包括但不限于观光工厂、工业博物馆、工业遗址公园、工业文化创意基地、工业旅游小镇、工业节庆会展活动等。
其四,整体发展质量待提升。
调研发现,体验感欠佳、缺乏规划性是通病。部分工业旅游地市场意识不够,虽对原有工业生产地进行了改造设计,但实际操作却停留在参观场馆厂房、生产流水线和购物半日游阶段,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
纵观国内外一些成功的工业旅游地,多是注重“去同质化”规划,不但遗产资源特色突出,而且体验参与感强。
在德国鲁尔区工业旅游景区里,亨利钢铁厂和关税同盟煤炭—焦化厂由于具有典型性,以博物馆的形式进行保护和展示;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因其厂房占地面积很大,周围的环境是住宅区,被改造为景观公园;位于城市中心区的盖尔森基兴的炼钢厂,则进行了集参观、购物、娱乐、休闲等于一体的综合开发。
到澳大利亚墨尔本疏芬山小镇的游客,至少可以逛上两天:参观逼仄压抑的掘金巷道、收藏大量黄金制品的黄金博物馆、“中国村”里的关帝庙,还可以在金矿区里过一把“淘金”瘾,然后再到小镇上逛逛手工小店,观看金匠手工打造金戒指的全过程。而且,这里所有的工作人员都穿着19世纪的服装,给游客一种穿越体验之感。
在山西,像汾酒文化园、云梦坞、阳泉记忆· 1947文化园这些工业旅游地,已是成功的案例。但出圈的,仍是少数。
锚定目标奋力“出圈”
发展工业旅游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不仅要从“干工业”到“看工业”转变,更要对有价值的工业遗存进行深度系统的开发,需要政府、企业、社会以及各方力量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老工业基地山西如何“玩转”工业旅游、实现“火爆出圈”?
综合采访中行业从业人员和相关专家意见,应从以下几方面发力:
——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工业旅游发展,亟须构建山西工业旅游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研究出台山西工业旅游发展专项规划等。目前,在国家层面,《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全国工业旅游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等政策法规相继出台,以全国资源型城市为主体,以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工业文化遗产为基础的政策框架逐步完善。兄弟省市中,上海市出台了《关于支持和推进上海工业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工业旅游标准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工业旅游景点达标评定办法》,江苏省发布了《江苏省工业遗产管理暂行办法》。
——提升开发质量。通过大力鼓励工业旅游地创建A级景区、研究出台工业旅游行业标准等举措,推进山西工业旅游高质量发展。
全面推行标准化将是决定未来山西工业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标准化势在必行,比如省级以上工业旅游示范点(基地)厕所要达到国家3A级旅游厕所标准,在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以及城市出入口等位置设立工业旅游交通引导标识牌等。
——进一步丰富旅游业态。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创新:一是鼓励发展以工业遗产为载体的研学旅行、休闲体验、工业遗产主题公园等新型工业旅游业态。以汾酒和陈醋酿造、中医药生产等为重点,打造推出非遗传习展示基地、开发研学旅行课程,打造一批工业旅游精品线路。二是创建特色旅游小镇、文化产业园,擦亮石太铁路遗产廊道、三线记忆、煤炭化工、醋酒文化等工业旅游名片,打造工业旅游“山西样本”。三是提升建设中国煤炭博物馆、老醯醋博园、大同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等一批工业博物馆、创业园、产业园,开发工业遗产创意游等产品。
——加快科技赋能和数字转型。通过数字化、可视化、互动化、智能化改造,建设一批深受大众喜爱的数字工业博物馆。依托互联网和VR/AR等技术,创新推出“云参观”“云看展”“云购物”等工业旅游产品,打造一批线上互动体验场景,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积极探索多元主体参与路径。遵循政府搭台、市场运作的思路,出台一系列激励性措施,整合各方资源,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工业遗产保护与旅游利用,推动全省工业旅游创新发展。
可喜的是,山西工业旅游发展现状良好,下一步,只要锚定目标,通过完善自我实现不断提升,工业旅游成为山西全域旅游发展的新引擎将不再遥远。
记者手记
山西工业旅游大有干头
对于工业旅游,在多数人的印象里,一度处于“存在但不为人知”的状态。记者也曾走过一些旅游地,但从未与工业文明联系起来,更未曾发现“工业+旅游”的魅力。
经过一个月的了解和采访,记者认为山西工业旅游有说头、有看头、有干头。山西工业基础好,门类齐全,讲好工业旅游的故事,煤焦、机械、轻工业、非物质文化遗产,样样俱全,最有说头;博物馆、文化园、城市会客厅,模式多元,最有看头;煤文化、酒文化、醋文化和军工文化,特色鲜明,最有干头。
当然,发展不是喊出来的,是要撸起袖子干出来的。怎么干?一是观念要“转”。摒弃那种认为工业旅游是工业生产“附属”产品、价值不大的偏颇看法,只要发挥创意,合理改造与包装,工业遗产就不是包袱,而是财富。二是行动要“实”。政府出政策规划、企业抓推进建设、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各方不仅要闻风而动,而且要各司其职、注重实效。三是落实要“细”。实践表明,细节决定成败,不仅主题策划、规划设计、营销运营、留住美好回忆等每个细节要做到完美,甚至交通导识牌也要标准化、讲解员培养也要不断优化等。
与国外同行比,目标在前,差距尚远;与国内同行比,有基础优势,但发展不足。山西工业旅游,冲还是不冲?相信每个人心中只有一个答案:唯有争先进位,方能迎来快速发展!(齐作权)
来源: 山西日报
关键词: